新中国语文64年咏叹调:文革时期等于政治课 天津家教 天津家教网 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


来源: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 日期:2013-12-11

新中国语文64年咏叹调:文革时期等于政治课


 



都德的《最后一课》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:校长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讲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后痛苦而坚定地说:“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,只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,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。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http://jsbjj.qsjjw.cn



今天,是时候说说我们的语文了。2013,语文很忙。



关于语文的话题今年尤其多。如果说以往的高考(微博)作文、新课标改革还只限于学界、教师及家长讨论,那么今年,“语文热”绝对称得上人人“重在参与”。



当香港演员黄秋生发出一条“大陆人不会写正体字,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”的微博,招来大陆网友骂声一片,人们反击、自省的声音暴露出大陆人那颗脆弱、敏感的文化自尊心。



当央视“汉字听写大会”最初几期播出后,几乎人们的谈资都包含“原来我连‘扑热息痛’都不会写”、“没文化真可怕”的吐槽;而到了节目后半程,人们发现不会写的字越来越多,对场上小选手的睿智便只有叹服的份了。



当“鲁迅的《风筝》要‘飞’出语文课本”的消息一经传出,微博、微信上很多怀念鲁迅的段子此起彼伏,人们知道,自己怀念的是那个始终奉为神明、一直读不透但总想读懂的“民族魂”;但很少有人真正去重新看一遍《风筝》,貌似他们在乎的只是那个作为文化符号的鲁迅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http://jsbjj.qsjjw.cn



当“高考总分欲提高语文分值,甚或不考英语”的政策刚刚放出风,它波及到了更多具体的“在场人士”。



而当“人教版语文教材竟有30多处错误”被曝,我们终于“坐不住了”。除了这些热门话题之外,诸如“大学语文是该必修还是选修”、“明年高考语文考什么”等问题也在继续讨论。



可以说,这些所有的热切关注背后,至少反映了一个问题:那就是中国人对于语文,始终保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——我们深受它的影响,我们都希望语文“好”,因为我们热爱自己的文化,我们说同一种语言,写同一种文字。



回顾“语文的2013”,我们想说的太多。本期专题采访了诸多语文教育专家、一线教师还有更多的普通人,我们希望能留下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思考。



新中国语文64年咏叹调



在我们的记忆里,无论课堂内外、生活还是工作,语文从未缺席过。读书、识字、明理、树立价值观,人生的重要一课往往都是从语文课开始的;甚或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,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。



近年,民国语文教材开始热销。据报道:由叶圣陶主文、丰子恺插画,1932年版《开明国语课本》重印本,上市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。与此同时,老课本系列如《世界书局国语读本》、《商务国语教科书》也在网上好评如潮。一本70几年前的小学语文教材,在70 多年后成为畅销书,这个现象绝非人们对文化的怀旧,而是人们在中国功利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出于“自卫”的选择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http://jsbjj.qsjjw.cn



以史为鉴,追根溯源,探讨“今天语文该是什么模样”,不妨先回顾民国时期的语文及语文教育,那时候,“语文很美”。



 


来源:天津家教 天津家教网 天津津师吧家教中心http://jsbjj.qsjjw.cn